陈文胜对话曹锦清:小农经济与农民合作
陈文胜对话曹锦清:小农经济与农民合作
湖南省社科院于2017年6月5日在长沙主办了“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会议期间《中国乡村发现》主编陈文胜研究员与华东理工大学曹锦清教授就以上问题进行了对话,这是其中之一:小农经济与农民合作。
农民合作的多种有效形式
陈文胜:根据有关资料,2015年中国农民平均年龄47岁,现在估计是50岁左右吧,是世界上比较年轻的。日本农民2016年平均年龄是68岁,高于中国农民的平均年龄。据说美国的农民平均年龄也高于中国,农民平均年龄不断老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共同特点。所以,目前还不存在谁来种田的问题,即使城镇化率达到了80%,还有20%的农村人口吧,而80%的城镇化率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实现。而小农经济将长期存在,而且又是家庭经营的形式,决定了只有通过合作来提高农业的集约化水平,加快小农经济的现代化。
曹锦清:合作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一类是以村域、以区域为主体的合作,一类是以专业为主体的合作。理论上两类都有了一个法律规范,一类就是村民组织法,主要是区域性质的双层管理,农户上面是村,但是这个普遍意义不大,因为全国有90%的行政村都是空壳村。村里没有收入了,没有谁来干那个活,所以现在那些村官的工资都是由政府财政来发。
还有一类就是专业合作组织法,突破了这个区划的限制,不同的村也可以组织起来。主体也是农户,是同类专业的农户,比如都是养蜂的、都是种桃的、都是种西瓜的、都是养猪的,在同类专业基础上合作,与技术的服务、市场的销售等方面合作有密切关系。这中间有紧密程度不一的合作,如大户对小户的合作,大户免费提供技术,或者请个专家来辅导,共同培训,这其实就是合作。至于同类专业的都是产区,那就合作就更紧密了。
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就是合作经济
曹锦清:可以把新型集体经济理解为合作经济,尤其是专业合作里面的各类合作,如果是区域为主的专业合作,把土地就交给经营主体,属于紧密性合作,满足这个特殊条件,合作就是集体化了,这不是一概都能复制的。因为以区域为主的集体化合作,也就是以村或者组为主的那种合作是需要有很大的前提条件,比如这个村都是种中草药的,那么合作起来就具备了很好的基础,如果能够一村一品,就既是专业的,又是区域的,那就两方面都结合起来了,这里主要是指农业。
而专业合作的可复制性较强,因为比较松散,尤其有大户撑起来,比如种葡萄,有一个大户引进种子、试种、栽培成功,然后大户自己种50亩,其他小户有两三亩的、有七八亩的都跟着,由大户技术指导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可以各自自主销售,也可以合作搞品牌营销。所以,专业合作组织应该是更活跃的一个组织。
把这种合作精神可以都叫做合作经济,集体合作只是合作经济其中的一类。因为土地均分以后不可能在土地上产生严重的贫富分化,所有农村的贫富分化都是在工商业领域发生的。所以,在农业这块各种形式的合作都叫做合作经济,这个旧瓶不要动,内容怎么装都OK了。就是不能把旧瓶打掉,搞成资本主义农业。
集体合作要有什么样的条件才可能成熟、存在?没有这些条件存活的概率很低,我有大量的案例来支撑我这个说法。像合作,分成以区划为主的或者以专业为主的之外,是不是还有其他的类别?
如果农业集体合作回归到集体土地再加集体劳动,这种模式确实可以一劳永逸。如果是土地入股,也参加了集体劳动,但给的是工资了,拿的是租金,可以叫做合作社吗?因为集体合作社的形式,成员的利益是根据参加的劳动量按照合作社年终收入来平分的。所以,当前的合作的意义也发生变化了。
现在土地三权分置的集体所有,这个集体起码有两种到三种,大部分的集体是组。表面上看是行政村,行政村发包,但行政村的任意合并竟然没有引起农民的普遍反对,这个现象就值得研究了,也证明行政村对下面的产权地权没有多大的影响。如果两个村合并,这个村人均一亩地,那个村人均一亩半地,合并变成有个村要退出几分地,那不会打死人吗?反过来讲,说明村并不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就是降低几个发工资的村官而已,实体还是原来队为基础、三级所有的生产队,真正发包方就是村民小组这个共同体,因为各组之间的山林面积、水田面积都不一样的,不动地权这个奶酪就相安无事。
陈文胜:这实际上说明了现在农村面临的最关键问题,就是双层管理为什么在现实中的比例那么低,大部分是空心村,都只有农户这个单层。是历史的逻辑,还是现实的逻辑,以及未来的趋向,迫切需要回答这个问题。
社会化服务是今后农村合作分工最有效率的方式
陈文胜:村民小组共同体是农村集体经济的根本,怎样加强农民的合作能力来弥补经营规模的不足,特别是进行农业现代化装备,每个农户没有这个能力,即使有这个能力也没有效益。如北方是生产小麦的大平原,农民也没有必要为几亩地买一个收割机,小麦收割采用社会化服务,完全的市场化操作,哪里需要收割机由政府帮助提供信息,从信阳开始到黑龙江为止,收割机连续三个月使用,把成本都赚回来了。这就给中国农业带来了巨大的成功,不仅使大机器与小农经济结合起来,而且农业现代化装备的使用效率很高,这个高度的社会化分工就是集体化合作。因此,农村的社会化服务作为一种区域合作分工,是今后农村集体合作的一个最有效率最为普遍的方式。
曹锦清:现在北方小麦的农机服务,还有统一施肥、统一收割都已经形成了社会化服务体系,使家庭经营的夫妻两个管三、五百亩没有问题。在山东,原来改革开放的时候供销系统没有像其他省一样被破掉,系统还在。原来供销系统是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现在搞社会化服务,农民的土地等于寄放在那里,生产的产品属于农民,供销服务只收取服务费,一个合作社可以达到五、六千亩。什么叫做适度规模经营?是以家庭劳动为主体,不要形成雇工农业,因为农业无法雇长工,只能是季节性的,中国无法依赖于季节性的农业工人的存在。
比如农机服务,服务经营主体投资购买了农业机械,但政府不仅有农机补贴,还有汽油补贴,农机服务的经营主体和政府结合了,经营主体得到服务收益,政府也增加了公共服务。现在有卫星导航,就使得农户的需求和服务之间全方位对接,建成了服务网络体系,极大地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再过两三年、三四年,实现全省联盟,比如每个地方有多少农业机械,在各个区域全部联合起来。一联合就自然产生分工,维修的分工、内部的分工等,必然能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陈文胜:小农经济是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在小农基础上的合作,必须以市场经济为前提条件,什么样的合作形式能够使小农现代化,关键是对接市场。
(本文由中国乡村发现网根据录音整理,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关链接:前沿对话
延伸阅读:农业发展